2021年12月22日,以“峰和将至·碳索未来”为主题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碳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北极星环保、北极星电力、北极星招聘联合主办,围绕“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与政策框架”、“碳转型中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需求与趋势”、“能源环保生态园智慧建设”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吸引了行业专家、相关协会、优秀垃圾发电企业代表等200余人汇聚一堂,共促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低碳、绿色、健康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北极星人才中心总监李响作了题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人才供需关系及发展策略》的主题报告。
人才是企业发展、行业发展的根本,北极星秉持通过互联网服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企业使命,整合平台掌握的行业数据及资源,长期致力于行业人才发展问题的研究,并积极探索解决模式。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行业人才的供需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
根据北极星平台数据,截止2020年,全国投产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达到630+,处于在建状态的电厂有370+。在2020年当年发布招标公告的项目有78家。从数据来看,2020年整个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项目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2021年上半年,集中投产项目达54个,创下了行业的投产高峰。其中华中、华北数量占比很大。
河北、河南、浙江、四川、安徽在建项目最多。也将是未来1-2年内项目投产的集中地区。
从2019年起,北极星就明确了垃圾发电市场已经进入到了运营为王的新阶段。目前市场主要呈以下几方面特征。在市场体量上,存量市场空间有限;在投资价值上,在碳中和背景下,垃圾发电项目具备了更高的投资价值;在政策管理上,补贴政策退坡,监管政策也逐渐趋严;在资本运作上,前期各集团在项目上投入资金巨大,高负债经营,资本运作压力较大。在这些情况下,企业更需提升自身项目的经营管理能力以获得更好的运行利润及投资价值。
目前,行业内的人才供需情况主要呈现了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供不应求,整个行业存在总量性不足的情况,原因一是在于外部的供给能力不足,二是在于本行业的需求增长量较快。二是注重质量,除了总量性不足以外,目前还存在着结构性不足:现有从业人员以及进入人员的能力及质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比如很多从业者掌握的运行技能多为单专业,而垃圾发电更需要全能值班员。包括与火电相比在焚烧炉、环保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匹配现象。
从行业劳动力特征来看,垃圾发电行业属于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单体项目的用人数量并不大。从生产水平来看,行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技术升级较快,对人员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从发展水平看,行业目前是在快速发展期,人才需求主要是增量需求,缺口巨大。
平均每个垃圾发电厂生产运行人员大概在60-80人,根据目前在建、拟建项目数量可以估算得出,行业相关人才需求在25000人左右。目前各个企业招聘量大且不好解决的职位主要有值长、渗滤液处理、生产副总、安全专工、锅炉专工等,这个招聘是我们根据北极星环保招聘在线数据统计得出的,主要是针对企业职位发布、急招标签、人才求职意向等几个维度加权计算得出的。
不同类型的职位,企业一般会采取不同的供需平衡策略。比如渗滤液岗位,可采用专业外包形式,交由专业企业处理。值长岗位,建立内部晋升机制,针对所需能力进行培训,内部培养人才。生产副总,采用猎头渠道外部招聘,快速吸引成熟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是行业人才需求的质量特征。
垃圾发电厂本身自动化程度较高,随着科技发展,企业在自身经营能力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都提高了对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对学历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目前大多数垃圾发电企业在校招的时候对学历的最低要求已经调整为大专。
从经验上,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成熟经验的员工,企业认为这能更快的补足工作需求,有经验的人员在安全、环保方面也能更好的进行控制。不过忽视应届生培养,已经导致了目前行业青年人才储备薄弱。有成熟生产管理经验的项目高管,也是目前企业的竞争热点,企业更看重履历中的生产管理经验,而非工程建设经验。
在员工招聘时,除了需要有一些生产专业能力之外,现在企业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储备。比如碳交易员,信息化项目经理等。同时,沟通、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心理能力也越来越被企业关注,很多人员流失的情况源自于员工自身的心理问题及工作氛围。
人才需求不能满足,将给企业带来很多恶果。
从目前已投产的项目来估算,目前现有从业人员在40000+,这是业内人才供应的主力,垃圾焚烧发电目前还是一个流动率较大的行业。根据北极星人才数据中心,人才的学历分布重点分布在本科及专科,但是本科中有一部分是自考本科。整体人才队伍的素质已经有所提升。
从地区分布看,人员主要分布的地区有两大类,一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二是项目分布大省。比如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很多人才是属于在户籍地外就业,广东,江苏是项目聚集地。山东是兼具了两种因素,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当然这是北极星的内部数据,和我们的一些客户分布,运营重点也有关。可以预见,我们上边提到的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区大量在建项目投产后,也将继续增大人才竞争压力,但是压力可能会给到了浙江、江苏等省份,很可能会发放就业返乡就业类的地区性流动。
除行业内部流动供给外,新增的需求主要靠外部供给来满足。根据国家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的劳动参与率呈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加之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市场上可供应的劳动力会有更大水平的下降。不过好在垃圾发电并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总量供给的变化对行业影响不大。
在外部行业供给中,主要还是来自于各类电力生产行业。像山东地区从业人员众多,很多人都是来自于山东当地的小型火电企业及自备电厂。在目前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由传统高耗能、传统能源企业流入到新能源、清洁能源行业。
外部人才中,应届生的贡献占比仅占12.7%。这里的比例还是很小的。目前本行业的应届生人才供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学科建设问题,目前在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中,如热能与动力、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等,还缺少专门为垃圾焚烧发电专门设置的课程内容,大多数内容还是集中在火电、风电、光伏等领域。垃圾发电的内容主要被归属到农林废弃物发电类提及。学生对行业认知有限。
其次是就业选择问题,在相关几个专业就业选择中,电力相关行业本身占比就仅在20%左右,很多人被汽车、制造业、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分流,也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暂缓就业或者考编。
第三是企业在应届生培养上的问题。目前还很少有垃圾发电企业能打造出学院型的企业组织。什么是学院型的企业组织,比如可口可乐、宝洁等公司,这些公司有一套完善的应届生培养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一名应届生打造成为满足企业工作需求的人才。当然这样做难度很大,我们也在尝试跟一些企业及高校合作培养相关应届生。
在目前垃圾发电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下,更应该去注重解决行业的人才发展问题。
第一点,应该关注源头问题,提升应届生供给能力。目前垃圾发电行业在应届生的就业选择中是处于很弱势的局面。我们行业企业需要更多的通过宣讲、就业指导、实习、公众开放等活动加强和高校、应届生的接触,并体现垃圾发电企业的独有优势、发展前景,共同去改变局面。
目前国家也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鼓励产教融合,我们也应该通过校企交流合作的形式去帮助高校进行垃圾发电学科建设,提供实习机会,直接面向行业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北极星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始进行探索。
第二点,建议企业要提升自我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执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在人才的选用育留各个环节,以统一的战略思想去指导各项具体工作,避免管理思想混乱。要构建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中心,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晋升通道,注意不同员工不同的需求层次和职业生涯状态,进行针对性激励和培养。有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虽然有必要,但是一种成本支出,所以经常性的是放在口头却不能落到实处。这是因为对员工培训后能产生的收益回报信心较低,或者担心员工受训后不能为企业长期服务。解决这种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有整体战略,按计划和体系坚定执行,才能在长远的经营中看到成效。最后要去构建更有竞争力、激励性的薪酬及绩效机制,发挥薪酬的激励性作用,发挥绩效管理的管理功能。现在很多企业的绩效考评都是走形式,表现好的员工和表现不好的工资基本一致,或者只差10%,我们的岗位晋升又比较慢,年终奖上很大程度是受项目整体生产运营水平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缺少自驱力。
目前北极星为了更好的帮助行业企业解决人才问题,已经从单一的招聘服务发展为覆盖人才招聘、测评、培训、咨询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在招聘端,我们可以通过在线招聘平台满足企业的基本招聘需求,也可以通过RPO业务,帮助新建电厂或者人才需求空缺较大的企业快速完成人才配置,通过猎头服务为企业定向招聘优质经营管理人才。在培训端,我们根据行业人才需求特征,联合行业内众多知名讲师共同开发了垃圾发电行业的系列课程,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授课形式,为业内数十家企业、数千名从业人员提供了培训课程。
北极星自建测评系统并整理开发行业专业测评试题库,为企业在进行招聘及培训工作时提供辅助测评服务,使得企业可以更精准的识别人才、评判培训成果。
面对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问题,北极星也可以提供人力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合理的组织结构、薪酬机制以及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发展,任重道远,北极星也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在行业人才教育、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