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1月15日)下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有关情况。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关也彤,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林伟斌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首页 > 固废处理 > 环卫 > 垃圾分类 > 报道 > 正文

详细解读 | 上海制定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

2023-11-16 10:09 来源: 上海发布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1月15日)下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有关情况。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关也彤,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林伟斌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工作方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突出精准、精细、绿色低碳!沪制定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

——热点问答——

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基本保持稳定,分类全程体系基本健全,市民感受度和获得感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四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没有具体的数据?

A

王为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上海从法治引领、制度建设、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2019年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和超特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中,上海始终保持全国第一。

一是分类实效基本保持稳定。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实效明显,今年1-10月,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37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391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325吨。对比《条例》实施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分别增长1.8倍、14倍和0.7倍,干垃圾清运量减少15%。居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湿垃圾分出量保持在干湿垃圾总量的35%。

二是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基本健全。目前,全市已建成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达到3.6万吨/日,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198个、集散场15个;自今年9月起,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43%;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此外,全市规划新增7座湿垃圾集中设施,其中6座已开工建设,另外1座正在开展准备工作。预计至“十四五”末,全市焚烧和湿垃圾集中设施资源化利用总能力将达到3.8万吨/日,为本市日均约2.6万吨的干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为协同处理其他固体废物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市民感受度和获得感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我们坚持通过大众媒体等多种渠道,面向市民开展垃圾分类评价调查,总体来看,95%以上的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寻求升级突破,提出五项量化的核心指标推动工作落实。

Q

光明日报:我们注意到《工作方案》主要目标中有几项核心指标,比如明确了分类达标率、回收利用率等,请问这些指标制定时有什么考量吗?

A

邓建平: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的确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次制订《工作方案》,就是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寻求升级突破,所以我们提出了五项量化的核心指标来推动工作落实。

首先,聚焦持续提升分类实效方面,《工作方案》明确了两项主要指标:一是全市常住人口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比例。这项指标通过观察居(村)民投放情况测算比例。现阶段该比例在97%左右,我们的目标要达到98%。二是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这项指标通过考察居住区(村)和单位生活垃圾的分类实效、设备配置、标志标识、垃圾箱房及周边环境,比如垃圾箱房内垃圾桶是否满溢及时清运,垃圾箱房周边有无污水、污迹,小区内有无小包垃圾落地等要素的达标情况,目标是稳定达到95%以上。

其次,为进一步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工作方案》明确了市民对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指标。目前,主要是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调查,同时,我们通过人大、政协和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了解、统计上海各类群体对生活或工作所在地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设想,在现阶段市民满意度达到95%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社会各界对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96%。

最后,聚焦绿色低碳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明确了两项指标。一是源头减量率。这项指标主要考察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杯具、餐具,一次性日用品、办公用品)、包装物(如产品包装、快递包装)、湿垃圾(农贸市场、菜场、餐饮场所)减量和可回收物回收增量,这个数字跟2020年比,占同期生活垃圾总量的比例。目前源头减量率已经超过4%。下阶段,我们将通过大力开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和包装物减量回收利用行动等措施,推进源头减量率达到5%。二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这项指标是指未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设施进行处理的可回收物、湿垃圾的数量,占同期生活垃圾总量的比例。目前,全市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43%,下阶段,通过新一批资源化利用项目和回收体系的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市回收利用率预计可达到45%,另外,《工作方案》还对“五个新城”区域的回收利用水平提出达到50%的更高要求。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工作,推进商务领域减塑、电商平台源头减量、餐饮行业光盘行动。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市民离不开快递,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双11,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包装垃圾,在推动源头减量、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措施?

A

刘敏:《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本市商贸行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工作。结合商务部的工作要求,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商务领域减塑工作。在商场超市方面,在本市“能效领跑者”和国家绿色商场创建考核评价标准中增加了一次性禁限塑料制品使用、报告情况。支持本市连锁经营协会和购物中心协会发布行业倡议,通过绿色消费季、节能传宣周、低碳日等重大活动广泛宣传治塑理念。目前,本市商场、购物中心和连锁经营超市结账处均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菜市场方面,结合菜市场升级改造,从制度和标准上推进企业“减塑”,将“减塑”工作情况纳入上海市“菜篮子”区长负责制考核内容。目前,本市正在推进落实菜市场经营主体的责任,引导转变消费者观念,减少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使用。

二是指导电商平台源头减量。电商寄递方面,我们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持续推进本市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工作。目前,本市主要品牌寄递企业的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已经超过95%。在餐饮电商方面,推动电商平台全面上线外卖点餐“无需餐具”必选项,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餐具,并从入网规范和奖惩机制两个方面引导和监督商户推进落实。各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垃圾源头减量的创新措施。如,有的平台与线下商场开展合作,建立环保联名餐具、积分奖励、信用评分等机制。有的平台与社区、高校、餐饮商家及回收、循环利用企业等主体合作,开展了垃圾分类及餐盒回收再生试点工作。

三是开展餐饮行业光盘行动。近期,市商务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社会餐饮服务领域开展光盘行动的工作方案》,以商务宴请、家庭宴请、自助餐和餐饮外卖场景为重点,健全餐饮行业光盘行动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体系,探索建立餐饮用户光盘行动奖励机制,开展光盘行动示范店创建。同时,会同相关部门依托世界粮食日,集中开展行动方案的主题宣传,推广餐饮企业落实光盘行动的创新做法,并以第六届进博会为契机,开展光盘行动自律承诺签名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适度、文明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

通过投放点改造提升、投放环境治理、投放模式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四项行动”提高分类投放便利性。

Q

上海电视台:刚才《工作方案》中提到采取“四项行动”提高市民投放垃圾的便利性,具体措施是什么?

A

邓建平:今年上半年,市分减联办通过问卷形式征询了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大部分市民认为垃圾投放点、垃圾房的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垃圾投放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垃圾房周边环境卫生需要进一步改善。为此,《工作方案》中提出了“四项行动”,计划通过提高分类投放的便利性来达到提升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的目的。

一是投放点改造提升行动。具体可以用“微”“专”“精”三个字概括:“微”是指对全市2167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微更新,这些点位在《条例》刚实施的时候,虽然已经进行过改造,但由于历时较长,目前存在部分设施老破旧、缺失、容易脏污等问题,下一步要配齐或更新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等装置,小包垃圾落地问题频发的点位还要配置智能监管设备;“专”是指根据对现状的排查和统计,考虑投放点周边居民和投放管理的需要,到2025年前,全市要对8073个误时投放点进行专项改造,配置无需手动开门、开桶,以及垃圾桶满溢、不分类投放事件自动监测警示等功能装置,保障误时投放点位的周边环境卫生质量和投放实效;“精”是指按照“五精”的要求,即:分类管理精细化、投放环境精致化、科技赋能精良化、回收服务精制化、特色亮点精品化。计划到2025年,全市建成1100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突显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二是投放环境治理行动。针对当前部分居住区投放点周边环境卫生管理不善的现象,全市将开展滚动式专项治理,通过市、区、街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督查、抽查和日常巡查,对管理不善的投放点制定问题清单,明确责任,落实整改销项,并且要不定期回头看,巩固整改实效,尤其要杜绝将垃圾房挪作他用的现象。

三是投放模式优化行动。继续推进各居(村)落实“一小区一方案”,除实行上门分类收集的区域外,由居(村)党组织牵头,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综合考虑物业保洁作业力量等基础上,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定时定点”模式或者“定时定点+误(延)时”模式。在一些空间有限的住宅区域,还鼓励探索新型的投放收集模式,如地埋式投放、流动收集车等。

四是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行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也是全程分类体系重要的一环。考虑部分农村区域仍存在生活垃圾分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问题,计划推进农村地区规范建设垃圾房和投放点,灵活建立分类投放或上门分类收集管理模式。下一步还要提升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全市计划在农村区域更替大约3000辆手推式收集车,配备环卫保洁员达到2万人。

把物业服务和垃圾分类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具体措施。

Q

劳动报: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物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阶段我们将如何促成物业加强相关服务管理水平,同时又有哪些督促整改的手段?

A

林伟斌: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一般是物业服务企业,近五年来市房管局、市分减联办、市绿化市容局一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把物业服务和垃圾分类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也进一步细化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具体措施;同时每年结合日常工作,都会组织市区房管部门和属地街镇开展行业监督检查来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更好的履行相关职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总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夯实物业服务企业的主体责任。今年市房管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修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把生活垃圾收集和驳运等相关内容放到示范文本当中,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做好引导的工作,让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大会更好通过物业服务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我们结合物业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组织市区房管部门和街镇、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相应培训,做好物业服务企业履职监督检查,来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长效。

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违规行为的联动处置机制。物业服务企业处在生活垃圾工作的第一线,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发现、劝阻、制止、报告的作用,在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将和城市网格化的管理部门和绿化市容部门完善生活垃圾违规投放事项的网格化处置流程。另外,对于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物业服务企业履职不到位的相关情况,我们也会指导各区房管部门将相关线索移送给城管执法部门处置。我们也会根据城管执法部门行政处罚信息,按照本市物业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相关物业服务企业予以失信记分处理。

进行更广泛地动员,拿出更精准的措施,压实区、街道和居委三级联席的会议体系,落实好各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职责。

Q

人民网:五年前总书记在虹口考察的时候提出了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对于这次升级版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虹口有什么样的打算?

A

关也彤:垃圾分类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同时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工作。这五年来,虹口区垃圾分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干垃圾日清运量下降了35%,湿垃圾和可回收物日均分出量增长200%,为了将《工作方案》落实细化,我们主要在四个方面抓住重点进行推进:

一是统筹协调,合力推进。虹口区作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首提地,将进行更广泛地动员,拿出更精准的措施,压实区、街道和居委三级联席的会议体系,落实好各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职责,凝聚垃圾分类工作合力,推动《工作方案》各项目标落地见效。

二是目标导向,夯实基础。我们将全面梳理726个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投放环境,因地制宜的进行微更新和智能化改造,完善遮阳防雨和照明等装置。将强化数智赋能,深化垃圾分类的智能场景应用和收运管理平台,加快更新61辆新能源环卫车辆,规范管理和提升43座环卫小压站运行水平,加大对常态长效管理的支撑力度。在已有的清运作业模式基础上,我们在融合播报提醒和呼叫式应急功能,创建一条智慧收运模式示范线路。

三是多点争优,打造亮点。我们将深度挖掘资源,推进61个精品示范居住区,30个惠民回收服务点和2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的创建,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特别是围绕科普馆、和平公园、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集中打造科普体验路线。打造中共四大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北外滩区域成为精细化分类管理的样板区域,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四是找补短板,破题推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分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回收物体系亟待健全,对此,一方面,我们将更大力度发挥志愿者作用,依托科普馆平台打造“行走的阵地”,开展“身边的科普”,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探索引进专业化、规模化国企,通过相关补贴政策扶持,促进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更上一个台阶。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对垃圾分类后的资源化利用进行重点关注。

Q

新民晚报:前端垃圾分类是为了后端更好的进行资源化利用,下阶段,上海在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

A

邓建平: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因此这次《工作方案》对垃圾分类后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重点关注,全市计划采取三项重要举措。

一是提高回收服务满意度。为满足市民可回收物回收需求,《工作方案》提出设立面向居(村)民的惠民回收服务点,既要统一视觉识别系统,又要达到一定的硬件水平,还要兼具科普宣传、二手交易等服务功能。同时,还要开发面向市民的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市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利性,增强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体验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提高回收体系稳定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能否持续、稳定运行,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这次《工作方案》强化规划支撑,推动全市30%的可回收物中转站、集散场以市政用地形式保障。建成50座硬件优良、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节能高效的高品质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集散场,推动可回收物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可回收物体系的运转和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提高资源利用效能。目前,全市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经达到了8000吨/日,近些年还在陆续新建一批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这些设施建成后,全市湿垃圾集中设施资源化利用能力将超过1万吨/日。在此基础上,本市还将以老港生态环保基地为依托,新建废旧纺织品、废塑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利用项目,加快推进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推广利用湿垃圾残渣养殖黑水虻、高值低碳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后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推进市、区、街镇三级“一网统管”场景建设,以数字赋能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程体系数字化闭环管理的目标。

Q

东方网:《工作方案》中涉及智能化方面的工作任务,请问下阶段在推进数字赋能垃圾分类工作有什么打算?

A

邓建平:垃圾分类工作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通过智能管理及时精准发现问题,综合研判形势,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解决突出矛盾,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管理中的问题。

《工作方案》中提出了推进市、区、街镇三级“一网统管”场景建设,以数字赋能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程体系数字化闭环管理的目标。

一是数字赋能源头管理。社区是垃圾分类源头的重要阵地,街镇政府部门是垃圾分类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推动街镇层面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场景建设和应用,健全生活垃圾网格化管理中违规事件的发现和处置机制,并且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垃圾分类投放点周边小包垃圾落地的智能提醒、对不分类行为的“云劝导”。同时,对一些屡次不分类投放、乱倾倒垃圾等事件,在“一网统管”平台增设转派城管执法的功能,实现管执联动,逐步遏制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乱投放、不分类等问题。

二是数字赋能收运作业监管。一方面,推动各区建设智慧收运平台,逐步实现环卫车辆作业轨迹、垃圾清运种类和数量、市民满意度评价等各类信息集中归集,便于管理部门调度管理和收集市民反馈情况;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单位在垃圾清运前,将垃圾桶提前放置在道路两侧或垃圾房外,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扰民等问题,提出探索生活垃圾清运公交站牌式报时提示等智慧收运模式,开发收运车辆到站提醒通知功能,到2025年,各区至少推出1条示范线路。

三是数字赋能分类品质追溯。针对部分区域源头生活垃圾在清运环节分类品质管控不严等问题,提出在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湿垃圾集中资源化处理设施上安装湿垃圾品质智能识别装置,实现全市各区湿垃圾全量接受品质自动监控,并与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综合考评相挂钩,再由各区逐步落实对各街镇、各社区垃圾分类质量的严格管理。


原标题:我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设定了哪些指标?如何提升垃圾分类便利性……今天的发布会详细解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