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等领域拓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途径。鼓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开发区配套建设或者就近依托其他符合标准的利用处置设施,保障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利用处置。
同时,支持引进工业固体废物高附加值利用项目落户区内重点产废园区,形成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高值化、规模化、产业化效应,促进全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大规模消纳,降低污染环境风险,实现“以用促治”效果。
第八条 【规划制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工业固体废物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空间布局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能力1. 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逐一靶向施策,系统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及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五、规范利用处置,实现闭环管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要严格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利用、处置固废,在省系统中填报电子管理台账,依法如实记录固废转移交接、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并执行电子联单制度。
鼓励废物产生量大且有条件的单位配套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优先资源化循环利用,其次无害化安全处置,尽可能减少填埋。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自身利用处置能力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可以提供社会化服务。
表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移情况5.主要利用设施情况2023年,本市共有18家单位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活动,本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能力277.16万吨/年,主要利用设施情况见表3。
跨省转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的,应在转移前通过广东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备案,未完成备案的,不得转移。...经营单位应记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利用、处置数量和利用处置方式等信息。
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鼓励在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等领域拓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途径。
(牵头单位:市无废办,参与单位:各成员单位)(二)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能力。3.强化项目源头管控。严格控制涉重金属和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建设,推动新建、扩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方面:鼓励废物产生量大且有条件的单位自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并结合利用处置能力实际依法提供社会化服务;鼓励煤矸石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与有利用处置需求的单位(详见附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专业化、产业化,按市场经济模式运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二、主要任务(一)压实产废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建立分类收集体系。...产废企业应严格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信息申报制度,每年依法及时、如实在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申报上一年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以及减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促进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
,逐条逐项对表检查落实情况,对全部利用处置单位开展全覆盖排查,摸清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情况,全面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
其中提出,化工园区应落实“无废园区”建设要求,具备对所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全部收集的能力,根据园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和所在区域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统筹配建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
杜建伟还就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途径分享了一些经验,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并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互动交流。
同时,鼓励废物产生量大且有条件的单位自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推动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并结合利用处置能力实际依法提供社会化服务。
到 2025 年,园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有效降低,收集、贮存、运输体系更加完善,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在园区内处置消纳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做到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不出园区。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水平1.积极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拓宽资源化利用途径,高标准建设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综合利用水平。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坚持安全处置,全程监管。
第七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推进本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急贮存设施采用政府投资、特许经营的方式建设。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市场化体系规范建立。全文如下:...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南京市“无废城市”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专项实施方案》,至2025年底,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强度降至0.5吨/万元以下,收运体系进一步健全,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5%,贮存量大幅下降
初步建立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达到预期;建立完善的收集转运体系,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基本满足中山近期需求;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实现全过程监管
以九江市“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精细化水平
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制度标准。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逐步扩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规模,提升综合利用能力,降低贮存处置量。强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针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难点、堵点,鼓励产废企业和建材等关联行业耦合联动,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