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改革创新,制定《山东省省与市县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实施细则》,厘清监测事权,理顺经费保障渠道。...制定全省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及装备配置清单,为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夯实了基础。完成全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样地监测试点,初步建立全省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网络和监测技术体系。
最后,孙丽希望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勇挑重担,以此为起点,做好全省环境监测体系特色发展的“排头兵”,在监测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成为落实中省监测事权任务的重要力量,打造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优势技术平台,高水平服务支撑全省生态环境管理
县级以上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为省级、污染源监测事权下放至市(县)级,“谁考核、谁监测”的全新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国家空气和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数据获取率全面提升。监测数据公信力稳步提升。
、瞄准科技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创新发展(一)加强监测新技术应用(二)加强智慧平台建设(三)打造特色鲜明实验室(四)加强创新与转化能力十二、坚持深化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一)建立健全制度(二)细分监测事权
在“一盘棋”顺畅高效方面,省内各级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清晰、落实到位,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突出短板加快补齐。...《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深化大气环境监测、加强水环境监测、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推进声和辐射环境监测、持续强化生态质量监测、探索碳监测评估、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推动监测数据智慧应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应用水平
个省生态环境厅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全部挂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分级上收,实现省生态环境厅统一布置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统一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指导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桂政办函〔2016〕12号)(10)《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桂环发〔2016〕19号)(11)《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的函》(桂环函〔2019...》(环办监测〔2018〕40号)(5)《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评估要点和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指南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20〕110 号)(6)《重特大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规程》(环办监测函
全区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落实,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污染源、执法和应急监测事权下移,形成职能相对集中、分工较为合理、基本满足环境管理要求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桂政办函〔2016〕12号)(10)《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桂环发〔2016〕19号)(11)《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的函》(桂环函〔2019...》(环办监测〔2018〕40号)(5)《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评估要点和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报告编制指南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20〕110 号)(6)《重特大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规程》(环办监测函
全区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落实,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污染源、执法和应急监测事权下移,形成职能相对集中、分工较为合理、基本满足环境管理要求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加大监测工作统筹与协同力度,监督指导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点)规划设置要求和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组织实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监测工作。(二)明晰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一是抓机制完善,提升监测统一管理。《实施意见》梳理了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事权,逐项分解落实,按照“谁考核、谁监测”原则,进一步上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夯实各级监测工作任务。
三、进一步划清央地间生态环境监测事权与支出责任央地事权划分涉及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目前,中央和地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尚未完全划清。...有学者认为,根据受益范围、激励相容、信息复杂程度、适时适度等原则,在全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普惠性的业务为中央事权。
厘清央地及省以下监测事权,加强业务支出保障;出台省以下编制标准化指导意见,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增加中央本级监测人员编制,强化技术引领能力。二要建立互联共享的智慧汇集“新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环境监测发展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加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监测数据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监测支撑作用得到巩固提升。
支持持续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逐步加大保障力度,推动重要区域、跨界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支持建立了大气、水、土壤国家环境监测直管网建成,基本形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上海市配合完成“十四五”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国控点位调整;完成涉及市级考核评价的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谁考核,谁监测”;建成全市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体系;优化整合形成跨部门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网络,
月颁布的《建设方案》中提出的监测事权上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监测事权上收后,市场空间增量在哪里?我们需要从各级监测站的职责转变来分析监测运营服务的市场空间。
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全面上收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通过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至省级,从体制机制上有效预防不当干预,保证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独立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国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监测等工作为国家事权,其他服务于地方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监测事项为地方事权。
环境监测市场蓬勃发展早在“十二五”期间,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在内的多部环境监测政策便陆续出台,随后“水十条”、“气十条”及“土十条”等环保政策的落地,都大大刺激了环境监测市场需求的爆发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1436个国控城市空气监测站。发射高分五号环境卫星。完成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构建国家-区域-监测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强化信息系统建设。
监测事权划分清晰带来支付责任明晰, 利于监测市场参与度的提升。...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与后续监管重要性明显,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监测网络、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等多方面进行深化与完善,利好环境监测行业集中度提升
推动建立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加大对有关行业部门监测工作的统筹力度,在统一的制度规范与网络布局下,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监测工作。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管理方面,2016年底,全国完成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1436个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统一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独立运维,不受干预。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及灰霾站第三方运维项目公开招标公告,详情如下:一、采购项目名称: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及灰霾站第三方运维项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