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作为最终的陆源污染物排放途径,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功能。它可以通过稀释、降解、转化和运移,使一部分污染物无害化或降低负荷,对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和减少人类治污压力有积极作用。
业界分析认为,渤海多年治理仍不改污染“本色”的根本原因,在于入海排污口长期是一笔“糊涂账”,底数不清,源头不明,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重点流域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治理,如果污染物来源、排放不能搞清楚,切实地削减和针对性地控制也就无从谈起,边稀里糊涂地污染,边稀里糊涂地治理,真金白银的治理投入,只能收获事倍功半。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
本标准适用于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的监测和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重大生态影响的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监测,不适用于污染源对河口影响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当前,环渤海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谁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
近年来,浙江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来自长江径流等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以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为特征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环杭州湾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利用方式粗放,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实施海水养殖污染治理,清理非法海水养殖;实施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推进港口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做好船、港、城设施衔接,开展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湾长制,构建陆海统筹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不少,但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居核心地位的陆源污染物排海许可制和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还很不健全。后果上没有建立起严厉的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