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噪声、酸雨、水功能区、农村环境)、污染源执法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环境污染溯源监测,以及温室气体监测、海洋垃圾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
监测的22个县域中生态质量类型为“一类”的县域1个,“二类”的县域5个,“三类”的县域16个。农村环境方面,全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54个村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土壤环境监测网初步建立,全市共布设89个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了县(区)全覆盖。累计获得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835万元。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持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1-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以及4类功能区昼间噪声稳定达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绩喜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65%提升到76.8%,农村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环境执法威慑力大生态环境执法严格,信息化执法系统逐步完善。
(一)稳步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二)协调推进地下水环境监测(三)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监测七、突出人居健康,推进声、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一)深化声环境监测(二)加强辐射环境监测(三)重视新污染物及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八
土壤环境监测网初步建立,全省共布设1398 个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实现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调查取得初步成果。
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在人口集中区、主要养殖区和种植区等,加密布设水体质量监测点位,到2025年,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实现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区县级全覆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省关于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立足我省“三农”工作实际,以削减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土壤和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
12第三节 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13第四节 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14第五节 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15第六节 统筹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 15第四章 拓展生态状况监测 17第一节 完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
基本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六)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448个、宜居乡村建设建制村608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5%。
六、农村环境状况。全省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的136个村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三、土壤环境质量。165个国家网太湖流域基础监测点中,157个监测点位污染物含量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选值;8个点位超过风险筛选值,但未超过风险管制值。
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模式。严格依法治污。四是注重现代化手段应用。完善全市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地面监测和生态遥感结合的天地一体化监测网。
——全市国、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和省的目标要求,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全市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达到国家和省的目标要求;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完成省下达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全区初步建成空气、水、土壤、辐射、噪声、农村环境及污染源监测网络。...52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覆盖宁东基地和22个县(市、区)城区;114个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覆盖全区主要河流、湖(库)、排水沟、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县界、市界和省界;556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覆盖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优先保护类2.386亿亩、安全利用类29.82万亩、严格管控类2318.18亩。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442个,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省。
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移动监测、应急监测设备及管理系统,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服务、环保管家服务咨询、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托管服务项目等。7.绿色金融项目。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全区初步建成空气、水、土壤、辐射、噪声、农村环境及污染源监测网络。...52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覆盖宁东基地和22个县(市、区)城区;114个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覆盖全区主要河流、湖(库)、排水沟、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县界、市界和省界;556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覆盖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市级事权主要包括:污染源执法监测、应急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农田灌溉水质监测、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瞬时监测等服务于地方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监测事项及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
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县(市、区)全覆盖。开展固废、危废、医废集中收集贮存,严厉打击非法收运、转移、倾倒、处理处置等行为。...青 海开展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农村环境整治等工程,着力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编制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建立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重视和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224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314个、城市噪声监测点位3498个、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试点村75个、生态定位监测站15个、700个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点,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建成以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中心
(二)推动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整合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启动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和分析试点,持续开展涉镉等污染源排查整治,解决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推动将土壤污染防治义务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
着力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提高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加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强化放射源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提升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能力。
按照省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农田灌溉水质监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
完成52项固废治理工程2020年,包头市建成覆盖全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全部62家重点行业企业的用地采样。率先在自治区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制定地方管理办法,使日常监督有规可循。
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移动监测、应急监测设备及管理系统,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服务、环保管家服务咨询、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托管服务项目等。7.绿色金融项目。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时,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要求,制定印发20余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初步建立区域尺度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