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一)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改善上下苦功夫。1.强化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水生态功能初步得到恢复,国考劣ⅴ类断面、城市建成区和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控制湖泊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提升湖泊水质,修复水生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中建三局等联合体中标亚洲最大城市内陆湖综合治理项目近日,中建三局绿投公司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等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武汉市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中标额49.83亿元。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控制湖泊面源污染及内源污染,提升湖泊水质,修复水生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延伸阅读:定了!长江环保集团牵头中标近50亿武汉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全域推进的总要求,统筹新区扩容与老城改造,以“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为目标,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水系统,营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打造山水相融、生态引领的太行宜居名城,让广大人民群众乐享海绵生活
“一水多用”,实现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改善。...将符合相关要求的再生水就近回补河湖等自然水体,既可满足生态用水需求,又可营建优美水生态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再生水通过自然水体储蓄净化后,作为水资源在区域内调配,再次用于生产生活。
日前,张家口市聚焦“首都两区”建设,制订印发了《2021年张家口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减排与环境扩容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
采购需求:(1)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的“四水共治”及提升中法生态城什湖周边环境和景观的综合目标。
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角度,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涵养城市水资源、保障城市水安全、畅通城市水循环等目标。第二,以水为纽带,提升城市基础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中,江苏泗阳县围绕乡村河流生态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统筹水系连通、岸坡整治、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7大措施,推进12个重点项目建设,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水品质、做好水文章。
(三)建设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统筹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面系统地解决城市水问题,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
为此,水专项针对性设立《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与水生态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意在突破滨海盐碱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瓶颈。...盐渍土改良等技术难题,为把生态城建设成为融合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海绵新城提供技术支撑。
(一)工作目标以“创建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从水资源严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改善和水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打造“多带映绿谷,三河绕新城”的水功能格局,将平谷区建成“山青、水秀、城美、谷绿”的宜居之区
“大海绵”蓄洪调节防洪涝基于良好的生态本底,明珠湾起步区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积极先行先试,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水生态示范空间,运用了“大海绵+小海绵”的融合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同时,通过划定城市蓝线和绿线,采取高效截污处理、生态河湖建设、潮汐水流调节等“大海绵”复合措施,可以保障区域防洪排涝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稳定,区内主要河道水体水质达到iii类水以上。
1.0.5 城乡排水工程应保护水生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理念,对破坏的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9号邮编:100835附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工程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9年8月30日(此件主动公开)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1 总则1.0.1 为保护水生态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从保护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2017年9月,《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发布并强调要从加强雨水径流管控的角度提出城市层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系统方案
的建设目标,我市出台了《驻马店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建成区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完善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修复城市水生态
石家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把石家庄市内明渠的水环境、水生态改善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通过统筹明渠排涝、景观、生态等功能,有效衔接了排水防涝、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
1.0.5 城乡排水工程应保护水生态,并应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理念,对破坏的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导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1 总则1.0.1 为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本地海绵体,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目标。中国有很多诗词歌赋以水为媒介,中国没有水,文化也就断了。...随之引发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安全问题等。从海绵效应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本身所固有的海绵效应在人为建设过程受到干扰,因此失效了。
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城市看海并非中国特色。
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通过3年不懈努力,全市水污染遏制向好,水环境整体改善,水生态持续提升,实现全市河湖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只退不占;河湖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岸线两侧景观带只能加宽不能变窄,只能添景不能减绿的工作目标。
、推进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系统方案。...;三是与相关专项规划在水质与水量、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地上与地下、岸上与岸下等方面协调关系,针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源头减排措施、排水管渠、调蓄设施
濮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史周民给出海绵城市建设六字诀,即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终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深化流域控源减排,统筹推进节水和保障环境流量,强化水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承载力,创新水环境管理机制,确保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升,为重点流域水质向优良水体改变提供有力支撑
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2015年2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了围绕生态和水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系统解决城市面临的水环境恶化和城市内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