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详情如下:2025年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引导性公告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
此外,一些已列入《福建省“十四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利用类项目即将建成,释放产能后将进一步降低全省的危险废物利用设施的负荷率。...二、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负荷概况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的整体平均生产经营负荷低于上一年度,其中利用类别的负荷率依然偏低且继续下降,个别利用处置设施还存在长期闲置的情况。
(三)企业自行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大的企业配套建设危险废物自行利用设施,鼓励企业对照《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 通则》(db32/t 4370-2022)等地方标准,根据需要对现有自建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鼓励企业自行建设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缺口,将会适时对社会发布建设引导性公告,请投资者理性判断天津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市场,在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前,应充分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市场调研,防范建设风险
相关单位的每一个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设施均应在设施附近或场所的入口处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标志、危险废物利用设施标志、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标志。
根据《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相关要求,为优化我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布局,现发布2023年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投资引导性公告。
但目前的标准体系中既缺少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场所的识别标志,也对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规范化设置缺少明确的技术要求。...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设施标志是设置在危险废物相关设施、场所的标志,由警示图形和辅助性文字构成。
二是鼓励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含铅废物、含铬废物、废活性炭、废水处理污泥、废有机溶剂等难点废物的综合利用,探索开展工业企业利用危险废物替代生产原料“点对点”定向利用,逐步优化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布局。
3.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工艺、设施地点、资源化产物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工艺污染防治设施发生变化的,须重新申请审查。4.危险废物利用类别或数量超过豁免管理范围的,须重新申请审查。
1.所利用的危险废物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发生变化,不符合相关利用标准的;2.危险废物利用工艺、利用设施、利用产品发生变化的;3.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地址发生变化的;4.新增豁免危险废物类别或利用数量的。
3.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工艺、设施地点、资源化产物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工艺污染防治设施发生变化的,须重新申请审查。4.危险废物利用类别或数量超过豁免管理范围的,须重新申请审查。
未重新取得批复前,不得利用。(1)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工艺、地址、产品其一发生变化的;(2)所利用的危险废物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替代原料的;(3)新增危险废物利用豁免管理类别或数量。
已实施豁免管理的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提前30个工作日向市生态环境局重新提交申请资料:一是所利用的危险废物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发生变化不能替代原料的,危险废物类别或数量超过豁免管理范围的;二是危险废物利用设施
规划范围主要为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不包括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天津市“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前 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1.产生单位或利用单位法人信息发生变化的;2.所利用的危险废物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发生重大变化不能替代原料的;3.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工艺、地址、产品其一发生变化的;4.危险废物利用类别或数量超过豁免管理范围的
科学确定符合标准的外省危险废物转移利用类别,鼓励省内经济贡献大、工艺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的四条产业链上的精深加工企业采取多元投资和市场化方式建设规模化危险废物利用设施。
1.所利用的危险废物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发生变化,不符合相关利用标准的;2.危险废物利用工艺、利用设施、利用产品发生变化的;3.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地址发生变化的;4.危险废物类别或利用数量超过豁免管理范围的
鼓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场所。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
鼓励采取多元投资和市场化方式建设规模化危险废物利用设施;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开展专业化建设运营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到2025年底,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分保障,技术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部分地区焚烧填埋处置能力存在缺口,中东部地区焚烧、填埋设施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综合利用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2015年全国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负荷率只有26.4%,高价值危险废物利用设施重复建设、供大于求行业小散乱现象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