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外污染事件”沸沸扬扬,媒体聚焦,舆论关注。但笔者却在铺天盖地一边倒的媒体报道中看出一些蹊跷、异常与错误。
关注事件的人都知道,就校园究竟有没有遭受污染,遭受多重的污染,校方(及政府方面)与家长方面各执一词。
校方及政府方面先后做了多次检测,自然这些结果都不被家长方面认可。
在介入调查的央视记者的帮助下,常外七八年级1291名家长众筹了546900元,请上海实朴检测公司至学校检测。该检测机构具有法定资质,是专业从事土壤、地下水等环境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2016年3月24日至26日,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入常州外国语学校,对校内地块的多个点位土壤、空气和地下水进行取样。
目前该检测报告已由学生家长签字转交环保部和江苏省联合调查组。同时,央视和多家媒体在报道中引用的也都是这份报告。
也就是说,这份报告是得到家长认可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份报告究竟写了些什么。
据报道,这份耗资近55万元的报道厚达118页,比校方区区7页的报告厚实多了,就拿目前媒体披露、引用的部分来看吧。
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这么写:常外普遍检出污染物,常外大面积污染物超标,常外检出苯甲苯二甲苯,常外污染物指数超限数倍之多。
咦?真的是这样的么?
延伸阅读:
环保部:“半个人”管环境健康 常外“毒地”反思健康风险评估
【预测】十问相关部门 常外环境污染事件谁来背锅?
晃眼一看,好像是真的耶。
大片的污染物数值报告,大片的加粗加黑,果不其然啊。
再看看右侧的限值参考数,有的明显超标好几倍啊。
黑!黑心!死啦死啦地坏了!
且慢,认真看那一行的说明:报告限。
好陌生的名词,什么是“报告限”?
简单地说,检测限是测试仪器及方法能够测出的最低浓度,报告限则是有必要在报告中填写正式数值的限度。
用更直白的大白话,就是能够合理、稳定、精确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低于这个浓度的超低含量,也已经没有必要填写。
“报告限”可不是什么“安全限值”!
对于空气有机挥发性污染物(TVOC),“报告限”浓度多在2微克每立方米左右。
“检出污染物”不假,但是科学科普上有句名言--脱离浓度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再来认真看一看这些表格的浓度吧,大部分能测出的数值在3-15微克每立方米之间,最高的一项是18.1。
真正的“安全限值”是多少呢?
详细的各类对应情况请自行查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12),大致地说,对一般的TVOC类,标准多在20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
根本就离标准还差得很远好么!说好的污染在哪呢?
好么,所以媒体报道中只好写“检出”。问题是,这种低含量的检出,在大部分城市空气环境中都有,请记住--脱离浓度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既然在家长出资的报告中都没有“空气严重污染超标”的证据,炒作的声音只好转向了地下水。
延伸阅读:
环保部:“半个人”管环境健康 常外“毒地”反思健康风险评估
【预测】十问相关部门 常外环境污染事件谁来背锅?
可是,在目前所见的地下水水质检测报告中,污染程度依然很低啊?至于有些媒体报道的“7项超标”,我只想问,这个高大上的地方名校,是直接从门口河里打水喝的?那都是自来水厂处理的深层地下水啊。
楼下埋着的地下水有一点污染,喝进学生肚子里去了?和空气有毒有半毛钱关系?
这不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么?
这只是最显著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在整个报道中,曲解事实,罔顾科学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予以分析。
有的媒体评论员就此事写文章、发评论,义愤填膺,正义得不得了。
我就想问,您看了检测报告了么?您看懂检测报告了么?
须知,媒体人也要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识得唔识得呀!
延伸阅读:
环保部:“半个人”管环境健康 常外“毒地”反思健康风险评估
【预测】十问相关部门 常外环境污染事件谁来背锅?
原标题:唐驳虎:常外污染事件,说好的污染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