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西方不少国家感受到垃圾的压力山大。随着中国全面禁止进口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有的国家出现垃圾堆积如山的窘况。作为向中国出口洋垃圾的大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如何应对?请看记者调查。美国:为达中国新标启用人工智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评论 > 正文

第一调查 |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 倒逼美日澳这样干

2018-01-16 10:24 来源: 新华国际头条 作者: 高路

新年伊始,西方不少国家感受到垃圾的“压力山大”。随着中国全面禁止进口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有的国家出现垃圾堆积如山的窘况。


作为向中国出口“洋垃圾”的大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如何应对?请看记者调查。

美国:为达中国新标 启用人工智能

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九成以上居民会将自家的垃圾信件、无用电话簿和旧杂志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每两个星期,垃圾回收车辆会将垃圾桶拉去指定的回收站。废纸将从那里开启它们的中国之旅。

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国家,大约三分之一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国外,其中约一半流入中国。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统计,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市值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2亿元)的可回收垃圾,其中约一半为废旧纸制品,重量超过1300万吨。


中国“洋垃圾”入境禁令去年7月出台后,美国可回收废品的价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废纸的价格暴跌35%至40%。

失去中国这一最大买家,不少美国垃圾回收公司努力寻找替代者。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市场那样吸纳如此大量的可回收垃圾,况且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同样受到中国禁令的影响,也在为其垃圾找出路。

“世界其他国家都无法填补这个空白,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垃圾回收变得一团糟。”美国波特兰市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的经理这样说。

“未经分拣的废纸”指在可回收废纸中掺有不可回收物。美国回收系统的工作人员承认,经常会在可回收废纸的垃圾桶内发现玻璃瓶、油毡、手提包、甚至毛衣这样的不可回收物。


以往,二次分拣工作都由中方完成,费时费力不说,还存在环保风险。有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此次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将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这对美国回收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高级主管阿迪娜˙阿德勒说,这家机构正在与中方商讨适当放宽垃圾进口标准。

她同时指出,中国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美国企业而言也不都是坏事,一场垃圾回收革命的号角或许已经吹响。

为达到中国设定的进口标准,一些美国废品回收企业不惜高价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

俄勒冈州一家企业就引进这样一套系统:机器人将不可回收物从可回收物中挑出,机械手臂每分钟可以分拣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达到每分钟准确分拣30次。不过这套系统价格昂贵,并非每家企业都用得起。


对于多数废品回收企业来说,细化垃圾分类、从源头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洁性”或许是最实际的选择。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标准,并考虑增加废纸专用垃圾桶,以减轻垃圾分拣压力。

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甚至考虑在垃圾车上安装摄像头,监控人们是否按要求丢垃圾。

澳大利亚:转变观念 压力也是机遇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亚会有61.9万吨材料受影响,市值5.2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援引悉尼废品再生回收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加思˙兰姆的话报道:“中国的禁令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市场将涌入大量可再生材料,价格肯定崩盘。”

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在声明中说:“尽管中国的禁令会给一些行业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为一些回收行业创造机遇。”


澳大利亚废品管理联盟首席执行官盖尔˙斯隆对新华社记者说:“业界理解中国的做法,明白中国希望在国内发展循环经济。”

“这对澳大利亚来说也是发展本国循环经济,为该行业创造工作岗位的机会。”

澳大利亚处理垃圾的情况。

“现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新规实施的时间,以及我们作出相应调整以在境内处理废品的速度。我们得与欧洲一样转变消费者和政府的意识,摒弃‘投入、生产、丢弃’的传统概念,转而力求将自然资源尽可能多次地循环利用。”

“因此,应该设计一个‘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的方法,让生产商和制造商购买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商品并再利用。如何设计产品、管理商品以实现循环利用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日本:向中国出口 本国企业却“吃不饱”

不同于澳大利亚,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但受价格等因素影响,依然向中国出口大量“洋垃圾”。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显示,2016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约84万吨废塑料、28万吨废纸。

根据日本的贸易统计,日本出口的废塑料中约一半出口到中国,出口废纸中约70%出口到中国。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所办《通商弘报》去年9月报道,中国有关政策的变动会对日本产生不小影响,甚至有观点认为日本对华“再生资源”出口市场可能消失。


2010年5月26日,在日本东京都港区资源垃圾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按颜色对回收的玻璃瓶进行分类。(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由于在日本相关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较高,且中国进口商的出价较高,日本的回收企业在和中国“洋垃圾”(再生资源)进口商的竞争中不占优势,因此长期以来日本的这些“洋垃圾”(再生资源)被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中国,而日本的废品回收企业面临“吃不饱”的窘境,有些不得不压缩处理能力,导致日本的资源垃圾处理一度出现部分依赖中国的局面。

资源垃圾包括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就日本资源垃圾处理对中国的依赖做过专题节目。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对日本的资源垃圾需求减少,大幅削减从日本的订单。日本依赖中国的资源垃圾处理模式突然受到挑战。由于日本国内的处理能力不足,在一些资源垃圾处理工厂,压缩捆扎后的塑料瓶垃圾一度堆积如山。


这是2014年6月6日所摄日本东京涩谷区惠比寿三丁目的居民垃圾回收点,标牌上注明了回收不同种类垃圾的日期。(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日本资源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先进,但最高的环保标准、最细致的处理方式对应的是不菲的处理成本。

在日本,居民每周定期将资源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由专人收取,居民处理资源垃圾不会有任何回报。

即使能免费回收资源垃圾,日本的废品回收加工企业也难以轻松盈利。记者采访过一个废旧塑料瓶加工厂,这家工厂将塑料瓶粉碎后加工成初级塑料制品。工厂的负责人表示,苦于原料不足,工厂开工率不高。


2010年日本一家塑料回收工厂内,工人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华义摄)

如今中国落实“洋垃圾”进口禁令,对日本废品回收加工产业提出新的挑战。

原标题:第一调查 |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 倒逼美日澳这样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