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生态环境功能定位,优化区域、流域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建设工业集聚区,鼓励培育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服务业。
11月20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许经营者中标候选人公示。...龙洞堡工业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龙洞堡片区和机场北-谷脚片区(北部区域)。马寨东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的服务范围为马寨东片区。项目总投资:45182.71万元。
第十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定位,优化区域、流域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合理建设工业集聚区,鼓励培育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服务业。
包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农用地工矿污染源整治、工矿企业重金属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区域治理、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矿山开采区及尾矿库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
(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025年底前完成)以工业园区为单位,完善工业园区综合废污水处理和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等设施,改扩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园区预处理达标排放的废水
(八)沱江流域工业集聚区未按照要求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暂停审批该区域内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九条被限批市(州)、县(市、区)、工业园区在限批决定下达后应当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进度,全
推动工业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入驻工业集聚区,实现水污染集中治理。二是加强城镇水污染防治。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建立排水与污水管网定期排查和养护机制,推进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
新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座,推进2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到2025年年底,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纳入白名单:(一)涉及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处置经营活动、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共性工厂、环保共性产业园公辅设施的企业
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危险废物(含医废)集中处置、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的企业或项目,重点重金属尾矿库企业,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单位均不得纳入
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新建或改造升级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5座,推进污水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等问题排查整治,到2025年年底,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 以及建设规模为 500 t/d 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的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监 管等工作,其他参照执行
比如,2017 年河北唐山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园区因未完成《水十条》规定的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而被撤销的省级开发区。...一方面,我国近年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不断增多, 带动了中国工业废水处理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的趋势日益显著。
重点推进玉城街道环城村、环岛北路以西,大麦屿街道临港产业集聚区,楚门镇拓展区,清港镇东部17个村,沙门镇滨港工业城(一期)及玉环市8个工业集聚点等重点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水环境质量提升项目。
持续加大工业集聚区污水治理力度。印发实施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规定。加快推动张掖、白银两市总投资15.59亿元的18个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实施,争取更多市州纳入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二)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3.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十堰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督促丹江口市化工园区、竹溪县金铜岭化工园区完成全省化工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调研帮扶反馈问题整改。
(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1.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包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农用地工矿污染源治理、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区域治理、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新(改、扩)建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及建设项目应按照开发建设时序,建设完备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
(三)深化水处理截污增效8.实施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完成3个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20个生活小区、9个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市治水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推进造纸、制革、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企业专项治理,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排污监管,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完善华安县经济开发区、长泰银塘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水管网建设。
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清新园区和“无废城市”建设,推广工业集聚区“绿岛”环境管理模式,推进挥发性有机
按照《入河(海)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hj 1232-2021),以工业集聚区,城镇、村庄等人口稠密区,坝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生产集中区和畜禽及水产养殖集中区等区域重点,对直接或通过管道、沟、渠、涵闸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太湖流域二、三级保护区内,在工业集聚区新建、改建、扩建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改建印染项目,以及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现有企业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实施提升环保标准的技术改造项目
全面推进19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创建,14个工业集聚区已完成改造,整治企业1920家,新增纳污管网500多公里,发放排水许可证5484本。
(二)深化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各市要按照《浙江省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要求,今年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