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梓太认为,本案中,华远公司虽然没有构成刑事责任,但依然被要求承担民事责任,这主要是基于两种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同。...据悉,2020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2件,审结47件,这些案件呈现三大特点。第一,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主要为检察机关。第二,案件涉及领域比较广泛。
兼任生态环境部法律顾问、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咨询专家等。
我们邀请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忠梅,以及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王旭光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张式军谈到,长江流域立法配套了部分法规制度:如河长制度、流域规划和空间管控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责任制度、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等,这都为更好增强立法实施效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次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忠梅从一个学者的视角,高度肯定了2015年11月福建上杭第一次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以来
天津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袁世军,南开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朱坦,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资源所副所长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
除了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吴青还拥有多重环保身份: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咨询专家、生态环境部的法律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师等
2017年10月1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上海政法学院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协办,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支持的《中法环境月第三届环境法治国际论坛法律与循环经济》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忠梅对媒体表示,总体上看,环境资源类犯罪发案率不均衡、入罪方式单一、刑罚配置整体偏轻,应该有针对性的完善刑事立法,提高环境刑事司法的专门化程度,同时进一步优化环境资源的行政管理
目前,司法部门已提请有关部门,在水路河闸,对过往船只所运货物加大监管查处力度。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向记者表示,跨境执法目前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不同区域之间相互配合和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邀请了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教授,武汉大学王树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周珂教授、张新宝教授、肖建国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王灿发教授,天津大学孙佑海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韩德强还注意到,两个办法通过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评审管理,提高了司法部、环境保护部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中的评审、登记、管理职能的履职能力,并强化了两个部门的有效监督职能
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对统一裁判尺度、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审判质效具有重要作用。日前,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忠梅代表课题组,发布了《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忠梅介绍了《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课题的有关情况。部分专家学者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作了发言。
:王颖坤 赵婧涵 赵倩 王雪北京农 学 院:王海樱 姚璐咨询专家:(以姓氏笔画为序)马 军,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王凤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卢建茹,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法制处邱 秋,
4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去年以来,环保执法变得强势沾了两个光:一是去年1月出台的新《环保法》,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行政首长或因污染问题引咎辞职
王华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雾霾已成为我国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既影响大众身体健康,又影响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注意到,部分地区出现了治理污染后工厂停工甚至破产,老板跑路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告诉记者,不光是临沂,其他一些省市近期也向中央反映,因为治理污染极大地影响了gdp的增长,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保摇摆的现象。
二是最高人民法院上月成立了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周强院长强调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畅通案件受理渠道,这意味着,按日计罚这样的环境司法前沿课题,有望逐步明确司法规则。
今年5月,又宣布成立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继续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化建设。环境案件的审判,开始走向专门化。而环境法官们,也面临着专门化和技术化的挑战。
杜欢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专家、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周传斌环境经济与管理学博士、中科院环境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毛达(环境研究)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民间环保公益平台中国零废弃联盟联合发起人,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副主任。
2015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并聘请40位学者担任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一同为最高法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揭牌。
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将以构建环境资源法治领域的一流智库、核心智库为目标,在环境司法的重大决策中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环境资源审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忧心地说。...对重大的环境污染、破坏行为,什么时候能走出靠领导批示才查处的怪圈?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表达出这样的感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联合发布20132014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全国120个城市只有宁波市达到及格分,全国平均分只有28.5分。...并加强检察司法,建立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犯罪同步监督机制,即检察机关在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指挥中心设立的同时,建立环境犯罪同步监测中心,对水资源保护等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