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分阶段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及整治。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有序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风险分区分类分级管控。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
3、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展区:土壤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修复装备、土壤检测分析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污染地下水处理、土壤改良装备等。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档升级。大力推进“六水共治”,加快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分类防控噪声污染。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
包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农用地工矿污染源整治、工矿企业重金属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区域治理、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矿山开采区及尾矿库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
◇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土壤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修复装备、土壤检测分析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污染地下水处理、土壤改良装备等。
◇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土壤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修复装备、土壤检测分析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污染地下水处理、土壤改良装备等。
(三)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包括污染地块、农用地、工矿用地的土壤污染防控、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黑土地保护技术;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
到2024年底,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3.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实施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遥感监测,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保障“吃得放心”。
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全面落实《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试点建立土壤环境网格化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完成首个“承诺制”地块修复和首个“土壤淋洗”绿色工程治理。
整县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受污染耕地污染源成因排查和整治。组织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
答:当前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较多采取工程化修复和风险管控措施,而农用地实行分类管理,主要采取替代种植、农艺调控等风险管控措施。...《指导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其适用对象主要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旨在引导土壤污染修复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力,推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加强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自治区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第六条 排放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废水、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强化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管控。
(四)土壤及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矿山修复等技术。
完成126个国控、省控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类别划定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初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底数,有序推进土壤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
第九条采用因素法分配的防治资金,具体因素包括: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渣污染治理、农用地安全利用、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建设用地污染治理及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改革创新等五项,对应权重分别为20%、15%、15%、35%
倡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率先践行绿色低碳修复理念,在确保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前提下,土壤污染修复过程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实现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
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一般风险监控点位监测,农用地监测点位汞、砷、铬、铜、锌、铅、镍、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土壤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建设用地监测点位汞、砷、镉、铜、铅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耕地质量类别划定和农用地分类管理工作,全市完成36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初步采样调查及成果集成工作;2020年共建127.13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台账
顺利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查明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完成2227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块基础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及典型地块布点采样监测
推进农用地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实施总投资1.48亿元的4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工程项目,在4个以上地级市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完成14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4%以上
在农用地上,粮田必须是良田。民以食为天,农用地土壤管理的核心就是保障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为掌握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划定类别,分类管理。
全省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纳入的信息包括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地块污染状况、农用地分类管理、农业投入品使用及回收、农业绿色防控、风险管控和修复、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使用权变更、关停退出企业
2023年,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 持续深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和安全利用深入推进农用地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