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2024版)》(环办监测函〔2024〕310号),旨在为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监督管理等工作参考。
,我部组织编制了《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2024年版)》,由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框架图和体系项目表构成。...为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加强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部9月5日印发《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2024年版)》,供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支撑。...(选址阶段)、4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
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hj 1295-2023)、《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湖泊和水库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hj 1296-2023)等多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
为加强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优化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生态环境部办公厅3月13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用于规范和指导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工作
其中规定省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为强制性标准;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上述8项标准的发布实施,丰富了监测标准供给,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服务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支撑国际公约履约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发布2023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清单(第二批)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加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和效率,近期监测司组织开展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工作试点
◇会议指出监测标准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对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具有重要作用。...要持续优化监测标准管理,积极开展预研究工作,不断丰富监测标准供给。要加强对“8项监测标准”的宣贯工作,全面做好解读和培训,确保监测标准落地实施,切实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规范化水平。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 第1部分:分析方法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命名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10月13日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工作细则(试行)》,本细则规定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工作的程序、内容、时限及其他要求,适用于预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关于发布2023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加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立项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和效率,监测司组织开展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工作试点
要加强监测标准宣贯解读,多渠道、全方位做好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要严格监测标准实施,提升全流程、各环节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切实发挥监测标准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会议强调监测标准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2种化学物质增补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以及《水质6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和麦草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5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以下简称5项监测标准)。
从各省市的政策来看,建设覆盖面更广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智慧化是共同点。...多年来,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提升,造成了人力物力浪费,改变迫在眉睫。
上述10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规范生态环境监测行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服务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详情如下: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第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非标准方法纳入资质认定检验依据清单的公告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各检验检测机构:因国内现有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管理需求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开展监测,监测人员、仪器设备、装备和实验室环境等应满足监测工作及质量管理的要求。
近日,生态环境部下发开展13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工作通知,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过了生态环境部组织的遴选、审批,成为《空气和废气 乙腈和丙烯腈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乙烯和丙烯醛的测定
《办法》的第二、三、四、五、六、七章是第二部分,即六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基础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作用定位及其管理要求,共29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开展监测,监测人员、仪器设备、装备和实验室环境等应满足监测工作及质量管理的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支撑《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等多项排放标准,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大气无组织排放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环规科技〔2017〕1号)和中央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我部将通过公开征集、自愿申报、择优评审的方式,确定2021年度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计划项目
(四) 建立本机构执行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开展监测,监测人员、仪器设备、装备和实验室环境等应满足监测工作及质量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