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碳登集聚优势,加速双碳产业发展,引导碳金融、碳核算核查、碳认证、碳咨询等碳市场龙头企业集聚武汉,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
中国中检推动成立国际碳核算核查理事会,并启动“一带一路”碳足迹信息平台建设,与各方共筑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石。...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10家来自多国的企业、协会、核查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碳核算核查理事会,联合生态环境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碳足迹
2.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碳核算方法,建立企业碳排放数据库。...推动绿色金融特色机构从产品服务创新、碳核算与环境信息披露、零碳低碳运营、考核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和产品发展。5.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
完善配套基础制度,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健全碳核算标准和方法。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对绿色金融政策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项目融资情况的监测分析。
(七)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落实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强化在碳核算、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支持,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研究完善绿色信贷监管政策,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在向银行申请绿色贷款时主动提交环境社会治理
(三)基于碳核算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加
培育高水平碳核算第三方机构,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和可信度。2.积极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引导长江经济带金融机构和企业根据国内国际标准发行绿色债券,便利国际市场资金投入我国低碳转型。
利用好生态环境有关机构和单位的专业性优势,强化在碳核算、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助力碳市场建设。...切实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提升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水平,防范“洗绿”“漂绿”“假转型”。既要持续加大对节能降碳、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要保证对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支撑。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着力推动成熟的碳核算方法和成果在金融系统应用,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
三、培育措施(一)组织工业节能技术、工业节能管理、碳核算、碳资产管理等专业知识公益培训。(二)组织行业专家和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水效对标达标等公益服务。
逐步建立评价评估体系以反映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绿色低碳水平为目标,生态环境部逐步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相关工作指南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相关数据库,研究制定适用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工具和碳核算方法
2022年,首创环保集团参编了团标《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为污水处理行业建立了碳核算标准;发布了以自主知识产权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为核心的“蓝色水工厂”,提出让污水处理成为资源能源制造工厂的理念
编制绿色低碳修复相关指南,建设本土化的数据库,开发适用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工具和碳核算方法。
人民币)最高限价:1817.0792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为本项目通过供应商自主投资建设200个固定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并配套2台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构建昌平区“星地一体”碳监测服务体系、数字化碳核算体系
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制修订地区、园区等区域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制修订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纺织、机械、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以及数据质量相关标准规范。
另一方面,本集团于回顾年度内完成了国家生态环境部下达的温室气体排放实地监测试点工作任务,并参与编制垃圾焚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三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方法;参与起草碳核算相关国家标准;编制完成《双碳愿景下光大环境技术发展路线图
同时,光大环境持续优化公司自主研发的碳核算模型并完善碳减排策略,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碳中和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数字能源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成立创新平台。
首先是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特别是在碳核算和披露上。很多企业还不是非常熟悉,还有很多不知从何起步。这个方面还需要通过法规引导和推进。
一是修复机构与低碳核算挂钩,发挥行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界定土壤修复活动碳核算的时空范围,构建从业修复公司碳核算技术标准,并要求上市公司发布年度修复项目碳核算报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田金平就工业园区综合能效提升及碳核算方法研究主题作了分享,从园区温室气体核算的复杂性、园区减碳排放特征路径、能效提升策略三方面展开介绍。
在环保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内,除了直接的节能效益,其他碳减排效果有能被国家认可的碳核算方法都可去做,在工业领域的碳减排行动中应考虑生产全流程中的节能低碳,把降碳作为长期方向,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最优解。
上半年,公司完成了百公斤级固态胺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生产研制,优化了自主研发的碳核算模型,开发了垃圾发电项目的碳排放监测、数据分析减排项目管理等模块。
绿色科创板块进一步优化本集团碳核算模型,完成了本集团二零二一年贡献498万吨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校核工作;推进「碳捕集」相关技术研发工作,完成百公斤级固态胺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生产研制;积极推动本集团项目碳资产开发试点工作
酒钢注重加强碳减排能力建设,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开展重点产业碳核算及评价分析,掌握碳排放情况。...同时,科学合理开展碳排放核算及报告,建立完善碳排放统计、核查相关资料台账,夯实数据基础,确保了碳排放配额的准确核定及电力行业碳配额清缴,为适时参与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础。
中国给水排水,2021,37(07):1-10)以及即将出版的《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利用一国内地下厂案例,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其环境影响、经济成本、生态效益产生的综合效益及其碳足迹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