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开展,污染物排放标准趋紧趋严,末端治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的减排潜力有限,污染治理成本不断上升,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已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不能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
西方国家工业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末端治理”过程。实践证明,“末端治理”是费而不惠的措施,只有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结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
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要从环境的末端治理向源头减量、过程防控转变,加强推行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建设、绿色消费等,确保高效、绿色、低碳、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西方国家工业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末端治理”过程。实践证明,“末端治理”是费而不惠的措施,只有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结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
沿着“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老路,中国已走完了前半程,后半程更为紧迫,毕竟水不能饮,气不能吸的后果只能自己承受,更事关后代,账还远远未到还清的时候。环境治理自然成了当今中国优先选项。
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强源头管控和过程管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合理有效措施,确保矿山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建立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并减少能耗、废弃物排放和加强生态保护。
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思路与成果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不同,中国是“边发展、边治理”。与发达国家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推动路径不同,中国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这一制度优势已经有所体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西方国家工业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末端治理”的过程。实践证明,“末端治理”是费而不惠的措施,只有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结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有的仍然被“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旧观念影响,认为在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对共抓大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3)对“系统思维”的运用不够充分。
其后半个世纪,日本涉水工作在基础设施、管理架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以其特有的精细模式逐渐演变提升,走过了“先开源、后节流,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先分散、后综合”的治水历程。
可见,“碳中和”的出发点,其实跟过去发达国家和这些年我国的污染治理没什么两样。现在看来,任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基本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或许这是必经的工业化原始积累阶段。
环保行业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也和我国“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污染相对就越严重,环保市场启动得也越早。再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支付能力强,节能环保行业投资分险较低。
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多位专家一致提出,黄河流域应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应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调研发现,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能力确实还存在欠缺。
有人认为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中国不存在污染;有人认为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当紧的还是把经济搞上去;也有人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是规律,中国也不会例外。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融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和挑战,就打退堂鼓,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对污染睁只眼闭只眼,那就又会重新回到了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上。
黄润秋说:“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放松要求,否则就会回到过去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老路上。”他强调,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然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同时,我国也不可避免地重复了西方工业化时“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新中国成立后,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我国按照先重后轻的路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呈现爆炸式增长。保障工业发展的“粮食”需求,成为很长一个阶段矿业界的首要任务。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那就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或者是我们会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想,这一点各位记者朋友也好,我们广大干部群众也好,是不会答应的。
纵观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历程,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之路,付出了惨重代价。再看中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每一次重大环境事件都牵动这亿万人民的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由于我国还没有重视起环保问题,对于污染问题走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所以环保标准、废弃排放标准都很低,布袋除尘器也没有受到重视。
光大证券环保与公用事业证券分析师殷中枢认为,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通病——“先污染,后治理”,长江经济带过去的建设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的,在大开发的同时并未兼顾生态安全,导致长江沿线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
“全世界都是先污染后治理”,因此,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的上环保项目,但其中蕴含一个问题:公用事业属性的行业盈利是锁定的,或者说是当前的经济所有制体系下盈利是稳定的。
企业转型升级的“破”与“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观潮君了解到,近年来,湘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