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提出后,为esg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政策保障,企业积极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泰达环保自2022年起开始披露esg报告,泰达股份将可持续发展要求纳入企业治理结构,采取审慎积极的态度把握气候变化趋势,基于esg指标管理体系进行长期跟踪监控
《若干措施》立足生态环境部门职责,坚持稳中求进、问题导向、强化预期,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精度和力度,提出了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优化总量指标管理、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增加环境治理服务供给、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要求统筹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实现环评分级管理与基层管理能力更相适应。
对不属于重大变动的项目,无需重新办理环评,直接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对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合一”。6. 优化总量指标管理。...对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并纳入台账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工信部门依法履行工业节能管理职责,根据本地节能工作实际,加强工业投资技改项目节能审查工作统筹协调,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
第六条省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节能降碳工作实际,对节能审查工作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管理,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宜昌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高效配置环境要素,统筹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及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强化政府节水责任,发挥用水户节水主体作用。...(二)强化重点领域节水管理。推动全国年用水量规模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开展重点行业水效对标达标。
详情如下:关于征求《江西省建设项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指标核定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意见的公告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加快明确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各地根据本地区可用水量,合理配置本地区工业用水。
第六条 县(市、区)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应根据本地节能工作实际,对节能审查工作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二、优化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管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为导向,充分用好总量指标重点保障政策,对重大项目、小微项目以及能源结构调整项目分类实行差异化的总量指标管理,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双提升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能耗双控工作的部门应根据本地节能工作实际,对节能审查工作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
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抓好电、油、气等能源节约,强化能耗定额指标管理,完成能源消费年度下降指标。...严格监督管理项目建设、投资控制、预算执行等情况,做好廉政风险防控,规范项目资产管理。
进一步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能耗总量,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激励目标的县市区,免予考核能源消费总量。...对新上项目的节能审查,探索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优化能源要素合理配置,统筹好能耗指标,既按标准和要求支持项目建设,也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指标。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根据本地节能工作实际,对节能审查工作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加强我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的通知,纳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的污染物包括主要污染物和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通知如下:一、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范围纳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的污染物包括主要污染物和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
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抓好运行数据分析,制定消耗指标管理,细化指标考核责任,定期开展检查并整改提升,规范运行管理。抓好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切换,着重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和保养,避免因恶化造成的设备故障。
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加快开展跨行政区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明确各区域取自不同河湖及调水工程的地表水可用水量。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的管理各区(管委会)生态环境部门、市管企业应当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台账。...市生态环境局分配的总量指标、微小减排项目减排量、挥发性有机物管理减排项目减排量、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取的总量指标应纳入总量指标台账管理。
第六条 县及以上各级节能审查机关应根据本地节能工作实际,对节能审查工作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9.简化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管理。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保供煤矿项目,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环评审批可不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挂钩。...10.实行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落实《山东省“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省级碳排放指标调剂。
各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单位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建立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组织确定污染减排措施,研究完善污染减排政策,制定实施本市污染减排工作方案;组织建立各区和企事业单位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分散燃煤、燃油设施的限制性、禁止性环保标准。...在水路运输、景区观光等领域推广电动船,推动港口岸电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到2025年底,实现省内主要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
在下达支出预算时,应单独下发预算指标文件,并保持中央直达资金标识不变。同时,在指标管理系统中及时登录有关指标和直达资金标识,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