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产业发展相比水、大气污染防治较为滞后,主要受限于技术装备缺乏和资金投入不足,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水、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产业起步较晚,需要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特点,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

首页 > 环境修复 > 综合 > 会展 > 正文

修复技术体系亟待建立

2016-05-10 09:34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杨奕萍

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产业发展相比水、大气污染防治较为滞后,主要受限于技术装备缺乏和资金投入不足,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水、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产业起步较晚,需要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特点,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修复技术体系。

为此,由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德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与装备交流展示会”于2016年5月4日在天津召开。会议围绕特殊结构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新型应用﹑中国土壤修复工程挖掘技术使用、中国湿地修复技术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轻工业环境研究所、德国宝峨资源公司、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等单位业内专家的主题演讲,为与会代表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据专家介绍,德国是土壤修复强国,其技术和经验都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上个世纪80年代,在原西德的Bielefeld、Barsbuttel、Hamburge等地区,发生了污染事件,促使土壤地下水修复的开展,研发和形成了独特和领先全球的先进土壤修复技术。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成立了联邦平台,管理并主导原东德1.4万国有企业的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

原标题:修复技术体系亟待建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