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全面追究破坏生态行为人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坚持对生态破坏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贯彻落实全面追责原则,对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人依法妥善协调适用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提出惩罚性赔偿。...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提出惩罚性赔偿。
即投保单位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二)生态环境损害。...即投保单位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应急处置与清污费用。
建设项目应当落实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措施以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投资概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违规项目污染环境,存在破坏生态隐患。...2024年7月,广东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深圳市发现,深圳市一些地方建筑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缺失,全过程监管不到位,跨区域违法违规处置问题时有发生,环境污染风险隐患较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接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对举报人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鼓励将大气监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等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作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定期向公众开放。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进行举报。
一、基本情况 江西是生态大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职责重大。一些地方和部门推进高水平保护的主动性和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意识不强,相关政策要求落实不力,开发建设中存在破坏生态和治理修复不到位等问题。
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2024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市发现,上海市建筑垃圾存在私拉乱倒现象,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监管不力,违法违规处置问题频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细则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企业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之后,要承担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客观上无法原位修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可引导赔偿义务人到这里来开展替代性修复。”...近日,无锡首批4个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授牌成立,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义务人开展替代性修复、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实践平台。大溪港湿地公园是无锡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之一。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多部门高效协同,及时推进案件进展,有力惩治了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形成强大震慑。...生态环境部对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浔分局、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金乡县分局、广东省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湖南省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安仁分局、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湖北省襄阳市生态环境局枣阳分局提出表扬
一、总则(一)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第二条 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应当就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一)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二)原告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或者有遭受损害的危险。
第十五条 公司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被侵...侵权人主张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举证责任。
针对此事件,小榄镇水务事务中心将认真吸取教训,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巡河监管力度,对污染水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严肃整治类似行为,坚决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被告人杨某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审理阳光公开,审判有力度、有温度。公开审判污染环境案,打击污染环境行为,为社会敲响警钟。...本案涉及生态环境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法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3人、人民陪审员4人组成的七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邀请瑞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态环境局、有关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与旁听,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涉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损害,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一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
联合公安、检察院持续深入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强化部门协作联动,集中精力查办了一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群众反映强烈大案要案,对全省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极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浦东新区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公益基金制度,保障生态环境修复等公益事项的开展。第十一条违反国家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第十条责任人应当依法赔偿相关损失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内的相关费用。生态环境损害可以修复的,责任人应当修复至生态环境受损前的基线水平或者生态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
近年来,执法司法部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同时,这批案例还注重释法说理,详细阐述了各类破坏生态行为的危害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增强群众法治意识、预防违法犯罪具有警示教育作用。问题二:这批案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让环保守法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五)严格责任追究。...2021年4月7日至5月7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河南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21年7月15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南省反馈了《河南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由政府作为赔偿权利人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责任者,依法追究其造成的除人身、财产损害之外的生态环境本身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责任;目的在于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包括鉴定评估、纠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