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办理裁量基准中二十类特定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时,应当按照个性裁量基准中对应的裁量因素和裁量因子确定非罚款类行政处罚的种类;办理其他生态环境违法案件、需要认定情节严重的情形时,应当按照共性裁量基准中对应的裁量因素和裁量因子予以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开排污标准、总量控制指标、重大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和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处理情况等信息。...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3年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大气领域):为保障大气环境质量,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深入一线,严厉打击各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突出涉气生态环境违法案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和《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之规定,市生态环境局将该单位环境违法案件材料移交西宁市公安局甘河公安分局处理。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办理本规则附件中二十一类特定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时,应当通过个性、共性和修正裁量基准计算罚款金额;办理其他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时,应当通过共性和修正裁量基准计算罚款金额。
镇江市生态环境系统严格落实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先后查处了一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为加强典型案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3年上半年十起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第二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大气污染领域):自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地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查处了一批涉大气生态环境违法案件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鄱阳湖流域内跨行政区域、生态敏感区域和生态环境违法案件高发区域以及重大违法案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省生态环境厅起草了《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16日。
浙江、云南、陕西等地生态环境部门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利用自动监控、无人机、热点网格等多种非现场监管手段,精准发现违法线索,对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严格执法;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日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2年第二批打击危险废物涉嫌环境犯罪典型案例,详情如下:为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出台了《公安机关提前介入生态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工作的规定
近年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金矿”作用,将群众举报以及信访信息作为发现违法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法及时查处了一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并根据举报奖励办法有关规定,通过举报受理、立案查处、发放奖励等工作流程
全省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方式,不断提升问题精准化、智能化发现能力,对案情重大、线索复杂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推行多部门联合办案机制,提高了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辽宁省财政厅印发《辽宁省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奖励举报办法》,以鼓励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举报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震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宜昌市生态环境局依法严厉查处了一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现公布第二批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实践证明,在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同时,及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工作,能够有效督促涉事企业履行“损害担责”义务,做到“应赔尽赔”。该案对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具有示范性。
开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破坏草原林草专项整治行动、ods专项执法检查、辐射安全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自动监测专项执法检查等一项项整治行动,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
第二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线索移交,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移交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甘肃省水利厅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违法线索移交办法(试行)》,详情如下:甘肃省生态环境违法线索移交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果
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工业企业污水规范排放执法监管,有效震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宜昌市生态环境局依法严厉查处了一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现将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集中纠纷调解,实现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从侦查、逮捕、起诉到审判一体化办案模式。...辽宁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敢于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作斗争”的工作要求,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对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破环营商环境的环境违法企业及个人实施联合惩戒,对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
省厅执法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监督指导市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负责省级执法事项和重大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研究制定生态环境案件分类分级办理制度和生态环境案件督办程序。设区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负责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考核评价。
、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六)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七)领导重要批示、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八)其他需纳入专案查办的情形。...第 二 条本制度所称的交叉执法检查是指自治区生态环境部门为监督帮扶各市、县(区、市)解决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抽调各市、县(区、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及相关专家,开展异地执法检查。
,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问题精准化、智能化、社会化发现能力,对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严格执法,将群众举报以及信访信息作为发现违法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协助查处重大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举报人实施重奖
第十一条 执法人员在生态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应当全面调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情节及后果并收集相关证据;在完成案件调查取证后,应用“甘肃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辅助决策系统”计算得出裁量处罚金额,
福建、湖北、陕西、浙江、天津、山东等地生态环境部门以《指导意见》为指引,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建立健全专案查办、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对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严格执法,特予表扬。
此外,山西省开展的“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勤联动执法300余次,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606件。...8月26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消息,从今年1月1日至8月25日,山西省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