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出量14.58万吨,主要类别为大修渣、砷渣、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废盐、废钒钛系催化剂等;跨省转入量14.56万吨,主要类别为废煤焦油、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废稀贵金属催化剂等。
38 万吨,跨省转入9万吨,省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实际利用处置量仅388万吨。...根据《公告》,2023年广东省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申报产生量725万吨,其中自行利用处置量184万吨,委外利用处置量543万吨(含利用处置2022年底贮存量),年底贮存量36万吨;全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出
(一)谨慎投资危险废物同质化利用处置建设项目和以跨省转入危险废物为主要来源的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公告显示,河北省已基本形成了焚烧、填埋、协同处置、综合利用等多措并举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满足实际需求,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明显超过产废量,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总体实际经营负荷处于较低水平
全省跨省转出危险废物8.11万吨,其中利用类危险废物占71.16%,主要类别为红渣、铅铋精矿、白烟尘、冶炼硫化渣、废钒钛系催化剂等,主要去向是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全省跨省转入危险废物91.2
2023年,跨省转入危险废物约58万吨,全部为利用类废物,主要类别为含铅废物(含废铅酸蓄电池)、含铜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废催化剂、表面处理废物等,其中含铅废物(含废铅酸蓄电池)占76%。
跨省转入危险废物29.07万吨,主要为 hw48 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hw11精(蒸)馏残渣、hw49其他废物等,主要来自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
2023年,全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出量36.5万吨,跨省转入量26.8万吨。...2.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以及新产生危险废物类别主要依赖填埋方式处置的建设项目。3.以跨省转入危险废物为主要来源的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
2023年全省跨省转出危险废物8.11万吨,其中利用类危险废物占71.16%,主要类别为红渣、铅铋精矿、白烟尘、冶炼硫化渣、废钒钛系催化剂等,主要去向是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跨省转入危险废物
,持续推进废铅蓄电池、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许可豁免管理、跨省转入危险废物生态保护补偿、废矿物油和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等试点工作。
依托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废物跨省转入事项商请审核线上办理,提高审核效率。四、提升危险废物信息化服务水平(九)强化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二、工作范围纳入本方案收运范围的一般工业固废,指在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且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二、试点原则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接受省外危险废物进入我省利用处置的经营单位,在不违反跨省转入条件并自愿缴纳危险废物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以下简称补偿资金)后,可适当转入符合条件的危险废物进行利用或水泥窑协同处置
2023年以来,全省跨省转出危险废物5.05万吨,其中利用类废物占64%,主要类别为红渣、铅铋精矿、白烟尘、冶炼硫化渣、废钒钛系催化剂等,主要去向是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跨省转入危险废物
2022年,跨省转入危险废物54.04万吨,全部为利用类废物,主要类别为含铅废物(主要是废铅酸蓄电池)、含铜废物、废催化剂、表面处理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等,其中含铅废物的来源比较广,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区
其中,在加大危险废物污染源头管控方面,青海不断优化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布局,严控省内能力过剩的涉及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的新建项目,坚决禁止跨省转入运输贮存过程环境风险大、处理过程污染风险高的危险废物,积极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工艺装备依法依规退出
(二)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新改扩建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严格遵循“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省内需求总体匹配”原则,不符合《贵州省“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原则上不再新增产能。(二)强化跨省转入监管。
危险废物跨省转入7.1万吨,转出23.6万吨。二、医疗废物2022年,我市共 产生医疗废物46969吨(其中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废物25674吨),集中处置46969吨,无害化处置率为100%。
(飞灰),产生量办16732.207吨,hw17表面处理废物(电镀污泥、磨削渣),产生量为11347.48吨;hw27含锑废物(砷碱渣),年产生量为4283.495吨;2022年娄底市跨省转入危险废物72.95
危险废物跨省转入转出比从2020年的23.8倍降到10倍以内。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更加密切。...贵州与云南、四川、重庆共同签署了《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又与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建立了《危险废物案件跨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共享、跨省转移“白名单
四、突出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全过程防治。一是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发生重大改变事项的,应当对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并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三、重点消除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监管盲区。《条例》在与上位法精神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对省外固体废物转入我省作出具体规定,有效解决了“违法成本低”问题。
对集中申报后新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可在取得许可证后逐级提交年度危险废物跨省转入计划申请。三、加强危险废物转入及利用环境监管。
(二)对产品附加值高的钯铂铑等贵金属催化剂利用项目,原则上支持危险废物原料跨省转入。(三)对液态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环境风险大、利用价值低等危险废物原料,从严审查跨省转入。
2021年,跨省转入危险废物49.07万吨,全部为利用类废物,主要类别为废铅酸蓄电池、含铜废物、电镀污泥、冶炼灰渣等,其中含铅废物的来源比较广,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区,其他类别主要来自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
各地要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监管,严把危险废物移入关,要根据综合经营单位综合利用能力和经营状况,对其申报的危险废物移入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要严格按照转移计划办理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商请,回复转移商请要严格落实10
从跨省来分析:跨省转移规模116.51万吨,批复转入计划44万吨,实际转移21.97万吨。...二、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分析2021年底,全省共有2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2家工业园区配套危险废物处置企业、5家水泥窑协同处理企业、105家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