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碳吸收

碳吸收

北极星环保网为您提供碳吸收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碳吸收最新动态。了解碳吸收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环保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吸收”相关结果约65个
  • 同兴环保证券简称将变更为“同兴科技”

    公司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在深耕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降碳业务板块,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二氧化碳吸收剂等关键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烟气脱硝 北极星环保网 2024年12月26日
  •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发布

    “全球土地覆盖变化对碳损失和碳吸收的影响”专题聚焦森林变化和不透水面扩张这两种最显著的土地覆盖变化方式,分析了森林损毁、森林恢复和不透水面扩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全球、洲际、生态分区等尺度分析了碳损失和碳吸收的综合效应

    气体监测 科技部 2024年01月11日
  • 双碳赋能 2023年服贸会环境服务欢迎你

    其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实现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碳储量统计、监测碳吸收能力、推算碳汇状态等。全方位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数据支持。

    综合 北极星环保会展网 2023年09月01日
  • 行业前沿 | 绿色转型!一文读懂什么是“零碳园区”

    再如毕马威团队对于零碳园区的解释,同样提出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到相对平衡时,则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零碳园区的判断标准。

    碳交易 东湖高新 2022年12月07日
  • 城市实现“双碳”目标本质上是一项控制工程

    前5个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碳排放的“源头”,也是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控制对象;最后一个城市(生态)环境是为了解决碳吸收的问题,是碳中和必然要涉及的领域,主要涉及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

    碳交易 杜栋 2022年04月08日
  • 双碳政策下 企业的为与不为!

    (2)生态碳汇等“碳吸收”工程同步推进碳吸收路径主要包括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和研发碳捕捉技术,目前主要以前者为主要落脚点。

    碳交易 辰于公司 2022年01月16日
  • 何谓减碳又如何减碳?

    提高绿化率,提高光合速率,加强二氧化碳吸收与转化。6)开发推广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至于生物质燃料燃烧,因生物质的碳来自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燃烧生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只是二氧化碳在大气内外完成一个循环;假如生物质燃烧利用的能量利用效率高至生物质燃烧利用机组

    烟气脱硫 无知一熊 2021年11月18日
  • 厘清定义:“双碳”的基本概念与产生背景

    碳中和的目标就是在确定的年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平衡。...其中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类活动吸收的二氧化碳包括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通过碳汇技术进行碳捕集等。

    碳交易 中大咨询能源Plus 2021年11月05日
  • 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随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其目的就是保障“双碳”目标的实现:碳达峰要求碳排放总量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碳中和则要求碳排放和碳吸收总量基本互相抵消

    碳交易 综合开发研究院 2021年11月01日
  • 泓济关注丨碳达峰碳中和重磅文件出台 环保企业的机遇有哪些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生态碳汇在传统碳汇的基础上,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作用。...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组成了“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6 环保新材料研发“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市政污水 泓济环保 2021年10月28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减污降碳不是简单地拉闸限电

    这样说有点简单,一定要通过二氧化碳绝对量减少,使减排后的剩余排放量与人类活动增加的碳汇、碳吸收利用量相对平衡。”

    碳交易 中国能源网 2021年10月21日
  • 道阻且长: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四大挑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氧化碳吸收技术。要实现净零排放,仅减少排放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也就是增加碳汇。

    碳交易 清泉能源SpringEnergy 2021年10月21日
  • 碳汇:用生态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浓度

    ,从而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生态碳汇在传统碳汇的基础上,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作用。

    碳交易 央视网 2021年10月13日
  • 全球最大空气CCS项目投运引关注

    climeworks公司的创始人之一janwurzbacher透露:“未来三年内,公司将继续扩大ccs项目规模,将二氧化碳吸收产能扩大到当前的10倍以上。”...另一从事空气捕捉二氧化碳的公司carbonengineering也宣布,将在2025年完成100万吨二氧化碳吸收产能,该项目预计将在美国西南部地区付诸实施。

    碳交易 中国能源报 2021年09月26日
  • 周小川: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若干问题和选项

    对于已经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和投资产生的碳沉降机制,将一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回来,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可创新的工作。此外,还需要确定森林碳汇参数,明确不同的森林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碳交易 《当代金融家》 2021年09月18日
  • 武汉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最新进展来了!

    主基坑雏形初现项目实行两班制,建设者奋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两班制,建设者奋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谌家矶再生水厂效果图长江新区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地下建再生水厂,地面腾出建设城市公园,此举将增加城市生态绿地,提升碳吸收能力

    再生水 长江新城汇 2021年09月17日
  •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 CCER机制带来垃圾焚烧增量收益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进,加快了碳减排、碳吸收、碳市场交易等产业发展。固废处理利用助力碳减排主要是依靠垃圾焚烧处理实现。

    运维增效 立鼎产业研究网 2021年09月14日
  • 全国各省市碳中和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

    一、碳中和产业发展现状1、碳中和产业链完善目前,我国碳中和产业链核心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前端为碳排放;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碳捕捉、碳吸收等;后端加强生态碳汇,包括使用新能源发电

    碳交易 中商情报网 2021年09月09日
  • 云南:2022年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申报事项明确

    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展微藻利用二氧化碳技术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比较不同藻株对二氧化碳吸收情况的差异,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微藻利用二氧化碳的影响。...(二)co2生物转化利用技术研究研发内容:开展微藻利用co2技术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比较不同藻株对二氧化碳吸收情况的差异、不同培养条件对微藻利用二氧化碳的影响,探索培养后微藻开展后续利用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行性

    碳交易 北极星大气网 2021年08月23日
  • 云南:申报2022年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第一批)项目的通知

    (二)co2生物转化利用技术研究研发内容:开展微藻利用co2技术的相关实验和研究,比较不同藻株对二氧化碳吸收情况的差异、不同培养条件对微藻利用二氧化碳的影响,探索培养后微藻开展后续利用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行性...考核指标:研发一种适合于云南省钢铁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co2捕集的高吸收性能和低再生能耗的化学吸收剂,开展中试验证,重点示范高性能吸收剂、吸附剂及其他捕集材料的长期稳定性。

    碳交易 云南省科技厅 2021年08月20日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税制优化研究

    针对上述行为征收限制性税收可以将碳排放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社会成本内化为行为者自身的成本,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发生改变,从而减少整个社会中的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碳交易 税务研究 2021年08月10日
  • 欧盟碳中和的发展之路

    碳中和可以用等式“碳排放量=碳吸收量”来概括,实现碳中和的科学路径也主要分为减少碳排放量和提高碳吸收量两大类,大致分为4种路径: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比如使用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具体的措施包括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挑选吸收能力

    碳交易 期货日报 2021年08月03日
  • 周宏春:如何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碳中和,是指在一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如减排、植树造林等碳汇(“碳汇”一词在《京都议定书》中被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利用使之达到平衡。

    碳交易 宏春观察 2021年08月02日
  •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碳中和对标与启示(英国篇)

    一是通过多种措施,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二是种植树木,保护和修复土壤,增强农田的碳吸收能力与储量;三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的使用,以及通过自行种植芒属植物等生物能源作物,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碳交易 中研顾问 2021年07月27日
  • 环保行业热点专题:中国“碳中和”政策梳理

    碳吸收”政策以提高生态碳汇能力为主要政策落脚点。发改委发布我国2021-2035 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多地建立明确生态修复目标。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交易等配套设施。

    碳交易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 2021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