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履行依证排污责任,落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2026年起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四)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备的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制度和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具有产品质量保障部门和检化验设施,保持良好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生产质量合格产品,不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
(五)推进与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衔接。...依照技术规范、总量控制指标、环评文件及其批复依法合理确定许可排放量;认真审核总量指标来源,无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探索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排污许可、实际排放量“数据归真”工作。
项目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四)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三氯甲烷等有机卤素废气宜采用树脂吸附处理,少量尾气可去除卤素后纳入焚烧系统进一步处理;涉及抗生素类废气应采取高效空气过滤或其他可行技术处理;含抗生素类废水应进行灭活预处理,新建制药项目应明确排放废水中急性毒性指标控制限值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附件为《各县(市、区)2025年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和《安康市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指标任务及各项工作的市级牵头部门。
新、改、扩建“两高一低”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二)目标指标。
排污单位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应当在标准生效之前和总量控制指标变化后依法对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紧盯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目标,深入分析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主要因素,对症施策,针对性采取措施,确保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预定控制目标。(二)坚持高位推动。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结合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确定各设区的市(自治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督促落实。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流域、区域,审批部门应当暂停审批该流域、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但防治污染、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除外:(一)超过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二)生态破坏严重或者重大建设项目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
到2025年,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77.0亿立方米以内。(2)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到202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5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5709万亩。(3)能源利用上线。...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
第九条【总量控制指标】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结合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确定各设区的市(自治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督促落实。
五、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环评审批等质量情况,对未完成环境质量考核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及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评工作问题突出的地区,阶段性调整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
(六)推进总量控制制度衔接。制修订污染物许可排放量核算方法,对达标区和非达标区排污单位分类施策,推动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通过提高排放标准或者加严许可排放量...建立排污许可管理标杆指标体系,打造一批排污许可管理的标杆地区、行业和企业。(三)强化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管理。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四川省下达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案和削减计划并
3.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4.强化科技标准引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大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推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约束性指标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南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提出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还应重点关注重金属、 二噁英等。对于水污染防治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等做了详细规定说明。
涉及产能置换、能耗替代、煤耗替代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项目,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能耗、煤耗、新增污染物总量削减替代措施落实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推动新建《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管控目录》中的重点管控项目向山北地区布局,并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4.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0.9%以内;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重点区域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规范重点区域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附件:河北省重点区域用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河北省重点区域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规范重点区域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
工业企业应采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符合我市关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要求,并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于2024年10月底前载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控制。...(二)目标指标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pm10浓度、pm2.5浓度分别控制在79微克/立方米、44.5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达到63.9%、234天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下降至1.9%、7天以内。
4.园区环境空气、声、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园区内企业污染源应稳定达标排放,应完成国家重点污染物及地方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排污单位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应当在标准生效之前和总量控制指标变化后依法对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